当前位置>首页>医药卫生>身边的“十四五”|让“南阳艾”香飘更远
身边的“十四五”|让“南阳艾”香飘更远
时间:2025-11-17 14:19:30


商都网医药卫生专栏:(李磊 陈伟)“您这膝盖怕凉是风寒阻络,用仲景热敏灸灸足三里和阳陵泉,坚持一周就能缓解。”11月14日,卧龙区文化宫街的中医药文化展厅内,杜莹一边为居民操作灸具,一边细致讲解。艾香袅袅间,这位1990年出生的中医人,双手传递着医圣故里的健康温度。而这温暖的传递,要从她返乡创办善灸堂说起。
2013年起,杜莹先后拜潘华、刘世恩等南阳名医为师,潜心学习仲景九大灸法;为了掌握更前沿的技术,她还远赴山东、江西求学热敏灸。2016年,怀揣着对中医药的热爱与传承仲景文化的初心,杜莹回到南阳,在街头开办了一间小小的善灸堂。“刚开始的时候,很多人对艾灸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艾条上,觉得这是老年人的养生方式,年轻人很少问津。”杜莹回忆道,当时市面上的艾产品,大多是传统艾条,缺乏创新与适配现代需求的品类。后来,她又在张衡大道创办艾瑞宛中医馆,将传统中医技法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,精准对接当下多元健康需求,创新推出“一人一方、辨证施灸”的个性化艾灸服务方案,让传统养生智慧适配现代生活节奏。
随着技术的精进和口碑的积累,艾瑞宛中医馆的名气渐渐传开,越来越多的居民找上门来,不仅有老年人,不少受颈肩不适困扰的年轻人也成了常客。“以前觉得艾灸是老年人的事,现在我们年轻人颈肩不舒服也爱来这儿,这艾香闻着就安心。”市民李女士的话,成了善灸堂口碑的生动注脚。但杜莹的目光并未局限于南阳本地,她心中有个更大的梦想:“让艾香飘出南阳,更要飘进寻常百姓家。”
2021年起,南阳艾产业迎来创新加速度,艾灸仪、艾草精油等新品类层出不穷,这让杜莹看到了拓展市场的契机。她决定带着“南阳艾”走出南阳,北上京津创办艾灸馆。初到异地,品牌认知度低、市场竞争激烈等难题再次摆在她面前。但她延续了在南阳的经营理念——以专业技术为核心,以公益服务树口碑。在北京、天津的艾灸馆里,她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高品质的灸疗服务,还定期开展健康公益课,讲解艾灸养生知识,让医圣故里的智慧为异乡百姓护航。
如今,十余载深耕,杜莹的创业之路早已今非昔比。当初那间南阳街头的善灸堂,已发展成辐射京津、形成连锁矩阵的专业艾灸品牌;她个人也从专注本地服务的青年从业者,成长为身兼南阳张仲景中医药研究所副所长、艾瑞宛中医馆馆长,能站在行业前沿践行使命的领路人。她主导的仲景灸专委会,在卧龙区“中医药文化夜市”“社区康养中心”等载体助力下,开展百余场社区公益活动,仅2025年就为上万名居民提供免费灸疗服务。
杜莹的创业轨迹,恰好与“十四五”时期南阳艾产业的崛起浪潮同频共振。这五年,南阳将中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支柱产业培育,不仅织密了中医药服务网络——全市中医院增至65家,10182名中医执业医师扎根基层,实现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全覆盖、村卫生室覆盖率达95%,更为从业者搭建起广阔的发展舞台;《南阳市中医药产业发展促进条例》的即将施行,更给南阳艾产业装上了强劲的“政策引擎”,推动产业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品质升级”加速迈进。
从善灸堂到艾瑞宛连锁品牌,从立足南阳到辐射京津,杜莹的成长故事正是这场产业变革的生动缩影。正如她常说的:“南阳艾的温度,藏在社区老人舒展的眉眼里,藏在异乡群众康复的笑容中,更藏在‘十四五’南阳艾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里。未来,有产业基础托底,有政策红利护航,咱们‘南阳艾’的香气,一定能飘得更远、更久。”(赵明禄 门巍然 王冰 王笑荷)
来源:南阳日报

责任编辑:豫健康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