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都网医药卫生专栏:(李磊 陈伟)人生多梦。梦,能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留下痕迹的不多。那夜的梦,刻在了他生命的年轮里,并影响着他一生的工作和生活。梦的前序1984年,毕业工作两年的他,在紧挨医圣祠西边,也就是现在仲景书院的位置,史家巷租了一间房。三伏天的一个午后,阳光炙热,蝉鸣高亢,空气好像凝滞了,树叶一动不动地站在树枝上。他和同事午饭后去棉纺厂职工医院上班,骑车路过医圣祠仁济桥东,发现在仁济桥东北角一棵大榆树下躺着一个男同志,他跑过去,看到那个男同志面色苍白,他考虑是中暑了,针刺人中,刺后男同志睁开了眼睛,经询问家是桐柏的,听说医圣祠赊药,起了个大早来为老母亲取药,附近的村民为他的孝心感动,送来了茶和饭,他询问了老母亲的病情,给他说了个单方,让他早早乘车回家。梦中相见成画像那天晚上的前半夜,天还在任性地发着闷热的脾气,小小出租屋内,只有一个小台扇,开着电扇,汗流不断。凌晨一点后,空气里有了丝丝凉意,他慢慢进入梦乡,梦中的他看到了一位老者,微胖的身材,圆圆的脸庞,面色红润,慈眉善目,着白衣,系白布扣,穿白裤;白发,白眉,白胡,白发盘成髻,髻上插一簪子,白胡子垂到胸前,有一尺多长,缓步向他走来,轻轻拍着他的左肩说:“我是张仲景,桂枝茯苓丸治疗偏瘫效果好……”他一下子从梦中醒来,坐起来看表,时间是凌晨三点整,他唤醒身边的爱人小毛,又惊喜又诚恐地告诉她刚才的梦。小毛说:“你是敬仰张仲景,崇拜张仲景,又在学习《伤寒杂病论》,整天心心念念的,别神神叨叨的,睡吧,天还早呢。”他怎么也睡不着,干脆起床坐在灯下,看着桂枝茯苓丸的作用、适应症,想着那神秘梦境中白衣胜雪的老者,心中充满了力量和希望。随后,他在临床上观察、分析偏瘫患者用桂枝茯苓丸治疗,效果确实不错。常言道: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。他是夜有所梦,日有所思。那夜的梦境,时时浮现在他眼前。“宣物莫大于言,存形莫大于画。”他想,张仲景的画像形态各异,医圣祠内还没有张仲景规范的塑像,他要把梦中张仲景的形象画出来,塑在医圣祠内,发送到全国各地去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认识了一个画家朋友,便把梦中白衣飘飘的老者形象给画家朋友做了详细的描述,画家朋友根据他的描述,又研究了张仲景的生平,经过仔细琢磨推敲,初稿形成,不太理想,继续学习研究琢磨,九易其稿,第九次的画像把张仲景大医大儒大德的精气神画出来了,栩栩如生。他如获至宝,把画像印刷1000多份,邮寄到张仲景杂志社,并给在报刊杂志发表与仲景学说相关文章的全国各地专家、学者和医务工作者每人寄一份画像。2000年5月香港召开首届全球中医药大会,他被邀参会,因内地SAPR疫情,未能参会。他把印有张仲景画像的《伤寒杂病论》单行本500余册,捐赠给大会。从此,张仲景画像连同《伤寒杂病论》传播到了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青灯黄卷伴更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,他参加了在南阳举办的张仲景学术研究会,会上米伯让老师讲,1933年他和他的老师黄竹斋来到南阳医圣祠,他们跪在医圣爷墓前,黄竹斋老师说:“我在有生之年,一定要写一部张仲景全书……”遗憾的是黄竹斋老师有生之年没有实现诺言。他当时想,南阳是医圣故里,张仲景全书为什么陕西人要来写?南阳人就不能写,南阳人就不会写,南阳人就写不出来吗?他暗下决心,一定要写出一部系统而翔实的张仲景全书来。1985年,他考入张仲景国医大学,1988年毕业留校。1993年张仲景国医大建制撤销。他本可以走进体制内的其他单位,谢绝亲戚的好意,毅然决然自己开设门诊部,他想自己经营中医门诊部,可支配的时间多,可以静下心来写张仲景全书。从此开始了青灯黄卷的夜晚之旅。那时的他,不走亲,不串友,不看电视,不喝酒,每天晚饭后,把自己关进书房,把所有与张仲景有关的古籍书摊开在地板上,一点一点查看,一条一条对照,直到凌晨三点,天天如此,月月如此,年年如此,十年如一日。有时费了好大一番功夫,查到一条出处,喜不自禁,大声地说:“老先生您这是在考验我的吧……”吓得小毛赶紧进来看看,唯恐他走火入魔,看看他专心的样子,又放心地退出。十年磨一剑。十年心血凝笔端。2004年,他手写的600万字《张仲景全书》脱稿,两家出版社争相出版。好事多磨。2007年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。《张仲景全书》的出版,在全国中医界激起了千层浪,争相购买、学习、珍藏,全国各大中医院校图书馆为能珍藏《张仲景全书》而欣喜。出版社把书送到,他手捧全集直奔医圣祠,虔诚地把书供奉在医圣爷墓前,磕头跪拜,低声细语地说:“医圣爷,恕后学不才,匆匆写成您老的全书,请您老人家笑纳,我将继续努力传承弘扬您老的学说思想和文化。”送书香手留余香《张仲景全书》出版,稿酬20多万元,20多万元在2007年可是一笔巨款。他给出版社协商,不要现金,要《张仲景全书》和出版社历年来出版的中医古籍线装书。出版社负责人大喜,按照成本价给书,20多万元购买了一卡车书,书拉回南阳,把他的仲景书画苑装的满满当当,他看着满屋子的书,心里很踏实。坐拥书城是幸福的,把书与人分享更幸福。他筹划了有奖背诵《伤寒杂病论》活动,不论男女老少,只要能流畅背诵《伤寒杂病论》,当场奖励现金2000元,若不要现金,可以在他的仲景书画苑挑选喜爱的书籍。消息传出,仲景书画苑门前排起了背书长龙,白发苍苍的老人吐字清晰,抑扬顿挫,如古琴悠扬;系红领巾的小学生,童音稚嫩圆润,如山涧清溪,叮咚欢快。一时间,仲景书画苑成了背诵、学习、普及《伤寒杂病论》的大平台。送人书香,手留余香。2024年,张仲景博物馆成立,他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中医古籍全部捐献。救疾不为名利动他崇尚仲景医德医风,探研仲景医理医技,弘扬仲景医方医药,“惟为救疾起,莫见名利动。”是他一生的追求。他在临床上拒绝大处方,善用经方。他说,经方味少,剂量小,价格便宜,疗效好,患者喜欢。他结合长期临床实践独创的“气病论治法”、“失眠病世恩五行治疗室”、“ESMJ抗癌综合疗法”等新技术、新方法,独具特色,疗效显著,患者口口相传,门诊日增。从医40余年,诊治患者近百万人次。著作等身荣誉多他秉承仲景之学,坚持“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”的治学理念,长期致力于医圣张仲景文化、文化基因及仲景医学思想深刻内涵研究,填补了仲景医学领域的空白。《张仲景全书》好像是书引子,一书出版,引来多书出版。《张仲景文化南阳基因》、《仲景历法医学与疫情防治》、《仲景历法医学体系》、《六气论伤寒》、《五运辨杂病》、《仲景定律》、《仲景灸法医学体系研究》等主编、参编学术专著31部相继出版,发表专业论文150多篇,真是著作等身,荣誉加身。他工作40余年,荣获“仲景国医名师”等荣誉称号达36项之多;近十余年来,他不只是身兼数职,而是社会兼职二十多家,为传承、弘扬仲景学说思想文化奔走呼吁,献计献策,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。收获颇丰的他,如饱满成熟的谷穗,羞羞地低着头。他说,感恩抗战老兵父亲给予他中医的启蒙;感恩廖国玉老师对他学术的指导;感恩患者及家属对他的信任;感恩那夜铭记于心的梦,是那夜的梦启迪了他,鞭策了他。那夜的梦,是灵魂之梦,点亮了他人生的航标;那夜的梦,是神秘之梦,是冥冥之中的期望和托付;那夜的梦,是理想之梦,他逐梦耕耘;那夜的梦,是事业启程之梦,他循梦笃定前行;那夜的梦,是生命升华之梦,他的生命在医圣张仲景经典的濡润下,在皓首穷经的学、研、传授中,葳蕤葱茏,枝繁叶茂,如常春藤般青春不老。那夜的梦,将继续暖拥着他走在仲景之路上。(吕炳华)
责任编辑:豫健康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