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山流水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,其典故最早出自《列子·汤问》。
春秋时代,有一个著名的琴师叫伯牙,他精通音律,琴艺高超。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,曾拜高人为师,琴技达到很高的水平,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。有一次,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,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,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,倾听大海的波涛声。伯牙举目眺望,只见波浪汹涌,浪花激溅;海鸟翻飞,鸣声入耳;山林树木,郁郁葱葱,如入仙境一般。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,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,音随意转,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,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。
后来,伯牙回楚国探亲,中途乘船来到汉阳江口停下来休息。正值八月十五中秋夜,面对清风明月,伯牙不由得思绪万千,于是独自在船舱中弹奏起来。琴声悠扬,渐入佳境时,忽听得岸上有人叫好。伯牙循声望去,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,他暗自吃惊,不相信一个樵夫竟能听懂他的琴声,便请他进船舱细谈。那樵夫也不推辞,只是脱掉身上蓑衣斗笠,露出里面的一身青衫,走上船来。伯牙命人另取一张琴来,开始和他探讨琴理。伯牙本意是要考考樵夫,想不到他竟然对答如流,不论是琴理还是乐理都十分精通。伯牙唯恐他只是装腔作势,就故意弹奏起赞美高山的曲调。一曲弹罢,樵夫赞叹说:“弹得真好!我仿佛看到了巍峨的泰山!”伯牙凝神思索一阵,又换了一曲,这次是表现奔腾澎湃的流水。樵夫听后说:“真妙!我好像看到了滚滚而来的河水!”伯牙认定这个樵夫是自己千载难逢的知音,于是二人喝酒抚琴,畅谈乐理,相谈甚欢。
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。后来,二人约定第二年中秋夜再次重逢。然而,一年之后,当伯牙如期赴约时,却发现钟子期已经过世。伯牙悲痛欲绝,在钟子期的坟前弹奏了一曲《高山流水》,然后摔琴而去,发誓终身不再弹琴。
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提炼出“高山流水”这个成语,用来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。同时,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,真正的知音是能够理解和欣赏自己的才华和心境的人,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是超越了世俗的界限的。
发布:61767732
上一条:凌波微步的典故故事 | 下一条:蔡邕:汉末文宗,一生波折中的艺术瑰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