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>首页>狐常道>今日寒食节,一个不应被淡忘的传统节日
今日寒食节,一个不应被淡忘的传统节日
时间:2024-04-03 17:19:00

清明将至,春雨连绵,还有多少人,记得今天是寒食节呢?


寒食节,亦称“禁烟节”、“冷节”、“百五节”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,清明节前一或二日。


在这一日,禁烟火,只吃冷食,所以叫做“寒食节”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、踏青、秋千、蹴鞠、牵勾、斗鸡等风俗。


寒食节绵延两千余年,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,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。


因为和清明节距离较近,所以后世逐渐把这两个节日合并在一起度过。实际上,清明是农耕节气,寒食节则是民俗节日,二者并非一码事。


时至今日,中国传统节日寒食节已被很多人淡忘。作为曾经的民间第一大祭日,寒食节有它自己的特点和意义,是不应被遗忘的节日。


寒食节起源


追溯寒食的起源,需要回到远古时期。当时,寒食节也称“禁火节”。远古先民相信火也会衰老,也会死去,火是有生命的。自冬至始,阳气发动,旧火渐死,新火将生。


一百零五日后,禁火数天,据《周礼》记载,司火之官摇木铎修火于国中,为季春钻木以出新火。此乃寒食节的人类学起源,很多原始民族都有隆重的取火祭祀仪式。


春秋时期,“禁火节”成了“寒食节”,是为了纪念晋文公的名臣介子推。春秋时期,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,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、不离不弃,甚至“割股啖君”。


重耳励精图治,成为一代名君”晋文公“。但介子推不求利禄,与母亲归隐绵山。后来,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,介子推还是不愿为官。晋文公放火烧山,逼介子推露面,结果,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柳树下。


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,将其葬于绵山,修祠立庙,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,不生火做饭,要吃冷食,以寄哀思,这就是“寒食节”的由来。


自此,寒食节一直沿袭。到唐代时,寒食节成为了全国性法定节日。唐代诗人张说《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》就描写了唐代宫廷过寒食的热闹景象。


寒食与清明节的关系


在唐代之前,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,前者怀旧悼亡,后者求新护生,一阴一阳,一息一生,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。禁火是为了出火,祭亡是为了佑生,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。


祭祀扫墓是寒食节的主要内容。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“野祭”。到了唐代,寒食扫墓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。唐玄宗时,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。


寒食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,致祭、添土、挂纸钱,然后将子推燕、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,用柳枝或疙针穿起,置于房中高处,意沾先祖德泽。


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,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,扫墓逐渐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由于寒食节中主要项目——禁烟冷食,逐渐被淡化,到宋代寒食节逐渐开始被清明节取代。


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,不过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、廉洁、政治清明的赞许,却是千年如一的流传了下来。


发布:61766256
上一条:人文始祖黄帝 下一条:四神云气图的守护者